妇幼卫生学系

发布人:bbin平台 发布日期:2018-07-03

【历史沿革】
  中山大学妇幼卫生学系成立于1996年,前身是原中山医科大学bbin平台 儿童青少年卫生教研室。本系于1997年成为“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硕士点,2003年成为“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博士点。

【师资队伍】
  邓桂芬教授是我校儿少卫生学的创始人,也是我国儿少卫生学重要奠基人之一,现已退休。静进教授是妇幼卫生学系的创办人和学科带头人,也是全国知名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目前,本系有在编教师13名:教授(含客座教授)5名,副教授3名,高级讲师1名,讲师1名,副研究员1名,教辅1名。其中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6名,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1名。所有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教授和副教授均有海外(如日本、美国等)或香港留学访学经历。本系将继续引进优秀人才,壮大师资队伍。
 

教 授静进 李秀红 陈亚军
副教授金宇 朱艳娜 蔡莉  
高级讲师:刘建安
讲 师:王庆雄    
副研究员:曹牧青  
实验师:陈学彬 
 
博士生导师:静进、陈亚军、李秀红、金宇、朱艳娜
硕士生导师:静进、陈亚军、李秀红、金宇、朱艳娜、蔡莉

【教学和人才培养】
  本系以妇女和儿童健康促进为基本理念,致力培养妇幼卫生专业复合型人才,每年培养博士研究生 1~5 名,硕士研究生10~20名,包括科研型、全日制和非全日制MPH硕士。本系主要开设儿少卫生学、儿童保健学、妇女保健学、妇幼心理学、心理学基础、行为医学、妇幼信息学、临床心理学等专业课程。本科专业课程《儿少卫生学》为省级精品课程,《儿少卫生学》慕课于2021年入选“学习强国”平台并广受关注,目前正积极筹备申报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建设中。本系2008 ~2016年期间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心理辅修课程,培养了200多名辅修班学生。课程主要包括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评估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治疗学、行为医学、发育行为儿科学等。此外,本系还开设多门全校公选课,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优生优育学、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大学生运动处方、营养与女性健康、世界饮食文化与健康、恋爱婚姻和家庭等课程。

【科学研究】
  我系的研究领域为“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与健康(孤独症、学习障碍、多动症和情绪障碍等);环境/生活方式与儿童青少年慢性病防治;孕产期保健与儿童少年发育结局的关系;妇幼营养与保健;妇儿心理咨询与治疗。科研平台包括儿童青少年发育行为研究中心、神经心理实验室、广东省体质健康调研平台、广州市学生体质监测平台等。
  经过多年积累,我系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特别是是儿童发育障碍类疾病的神经心理机制和干预研究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是中国孤独症机构联盟副主席单位、广东省儿童孤独症康复教育研究基地、广东省家庭教育实验研究基地、广州市残疾预防技术指导单位、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儿少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儿童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的挂牌单位。
  本系教师迄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多项,主持卫生部重大专项“1147计划”、省部级、厅级和校级基金上百项,已发表学术论文上千篇(包括SCI及中文核心论文),近五年科研经费超过2千万。此外,主编/参编《妇幼心理学》、《儿童少年卫生学》、《妇幼健康教育学》、《儿童康复学》《行为医学》、《发育行为儿科学》等国家级教材几十部,以及其它各类教材和书籍几十部。本学科先后荣获: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广东省卫生厅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宋庆龄基金会儿科医学奖、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等多项国家省部厅级科研成果奖。本系教师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学术团体方面均有职务担任。

【对外交流】
  本系与国内外多家高校和学术机构、省内外多家妇幼保健院医院、中小学健康促进中心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来访;本系教师和研究生定期赴日本、美国、丹麦等境外研究机构进行访问学习。此外,本系师生每年均有赴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汇报学术成果,并获取相关领域最新研究资讯,提高本系学术影响力,促进科研的快速发展。
 
【社会服务】
  目前,我系承担教育部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广东省)工作、广东省(广州市)学生体质健康白皮书研制和发布、省内妇幼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继续教育、技术指导工作,省卫生厅“妇幼安康工程”。本系“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发育研究中心”拥有咨询室、沙盘室等,可为有发育行为障碍的儿童青少年提供心理行为评估、心理咨询与治疗,同时可开展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评估、咨询和指导,面向妇幼群体、保健机构、学校和家长开展保健知识的宣传与指导活动。       
  本系将继续根据国家妇幼健康工作发展需要,广纳人才,建设行业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教学科研团队,整合多方资源,开展多种社会服务,培养优秀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不断输出综合素质高、专业水平过硬的妇幼卫生人才,为妇幼卫生事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