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环境污染与健康风险评价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环境污染与健康风险评价重点实验室2014年获得广州市科学技术创新委员会批准建设。实验室瞄准全球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重大科学问题,结合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和广州地区主要环境污染与健康和食品安全问题,立足基础研究,采取多学科交叉策略,以低剂量化学物混合暴露为主线,以转化毒理学为主要研究思路和导向,依托国家重点学科的科研和人才培养优势,开展人群健康风险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和开发,促进科技创新,同时为社会提供各种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各种有害化学物质的检测分析、毒效应的评价、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
重点实验室建设主要有四个方向:(一)环境化学物暴露与健康损伤的机制研究。包括“毒性通路”研究低剂量暴露—生物学剂量反应、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基础应用研究、表观遗传学机制研究和低剂量混合暴露的研究策略;(二)环境污染物暴露组研究。包括环境化学污染物暴露谱分析技术、建立和发展高精度的分析技术、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物的系统筛查和鉴定技术;(三)环境与职业暴露人群生物标志物筛查验证与评价。包括环境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和暴露标志监测、人群效应标志物检测技术、遗传易感性生物标志物和基于组学的生物标志物研究技术;(四)基于毒性通路的计算毒理学风险评价技术。包括化学物作用毒性通路靶点检测和数据库建立、建立基于生物学活性的剂量—反应评价模型、基于毒性通路分析的 QSAR 模型构建和风险评价技术。
实验室主任由bbin平台-bbin官网-bbin电子
的国家重点学科“卫生毒理学”学科带头人陈雯教授担任;学术带头人包括何云教授、董光辉教授、贾卫华教授、郝元涛教授。实验室形成了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带头人的强大学术团队,拥有一支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人才梯队。实验室拥有教授15人,副教授/副主任技师12人,讲师6人,其中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9人。
实验室坚持开放性、先进性、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研究具备国际视野,参比国际管理体系标准,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的运行机制,努力建成为省内领先、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产、学、研一体的重点实验室,并逐步跻身于国际同行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