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叶炳琪:明德立志,勇攀高峰

发布人:张梦迪 发布日期:2025-01-18


  叶炳琪,中共党员,bbin平台-bbin官网-bbin电子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2023级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师从夏敏教授。长期从事营养膳食与重大慢性病早期防治研究。以第一作者在Nature Food, J Clin Endocrinol Metab等营养与内分泌领域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著5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入选首批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博士生专项计划,在校期间曾获得国家奖学金等多项学业奖学金。


明德立志健康梦,奋楫扬帆新征程

  2021年入学时,正值夏敏教授主持的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研发项目——《华南区域自然人群慢性病前瞻性队列研究》,该项目紧密契合国民健康的重大需求,旨在回应我国人民健康面临的关键问题。通过立足华南队列,夏敏教授与柳雁副教授带领我深入探索慢性病防控的关键环节,为我国健康战略提供科学依据。在这一过程中,我参与了《华南自然人群队列研究》(Int J Epidemiol. 2024)下的多个科研探索,但科研初期,在课题选择和分析结果的解读上,我遇到了不少误区。

  “把握最关键的科学问题。”这是夏敏教授与柳雁副教授常常告诫我的话。在我科研的初期,这句话如一盏明灯,指引我关注学科前沿与热点问题,并且鼓励我充分利用团队内的丰富资源,勇于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而非闭门造车、陷入局限思维。因此,通过关注顶级期刊的社论我们发现,目前热门的星球健康饮食的建立主要基于西方人群饮食习惯和膳食模式,并未兼顾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源特征、饮食习惯、经济水平等因素。强行引入不符合本土饮食习惯的膳食模式,不仅无法有效改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加剧膳食相关疾病风险。在这个关键问题的指引下,我在夏敏与柳雁老师的详细指导下提出了本土化的可持续健康膳食方案——区域特异性膳食模式(Region-Specific Reference Diet,RRD),精准指导各地居民可持续饮食,为实现“健康中国”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Nat Food. 2024,同期Editorial,封面文章),China Daily, 路透社等国内外知名新闻机构均以社论的方式报道了我们的研究成果。
 

课题组组会指导


积极参与团队建设

  课题组依托多个自然人群及专病队列,涵盖了包括11万人规模的华南区域自然人群慢性病前瞻性队列、广东心血管病队列等丰富数据资源。为了帮助课题组成员更高效地利用这些宝贵资源,我在夏敏教授和柳雁副教授的指导下,积极组织并参与了一系列旨在提升科研素养的活动,包括文献公众号分享、Journal Club、Workshop等。此外,我与课题组内的其他成员通力合作,共同搭建了多组学数据分析pipeline并编写了详细的分析教程,进一步推动了组内科研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化。在这样系统化的指导下,课题组的同学们这两年在慢病早期防治领域(Cell Host Microbe. 2024; Nat Food. 2024; Circ Res. 2023; Med. 2024; MedCommun. 2025; EBioMedicine. 2024; Int J Epidemiol. 2024)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组内共享知识库以及核心成员


  此外,在夏敏教授和柳雁副教授的带领下,我与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了多个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通过这些经历,我深入了解并熟悉了多个国内外知名队列的详细情况。这些交流和学习机会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科研视野,使我能够及时掌握和关注领域内的前沿动态与热点方向,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和科研敏锐度。
 

参与首届队列研究国际研讨会,2023年摄于北京


  在科研工作之余,我还积极参与了课题组组织的多项团建活动。通过与组内成员一起参加聚餐、出游、唱歌等轻松愉快的活动,我们不仅舒缓了紧张的工作压力,也在轻松的氛围中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也提升了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为课题组的科研工作营造了更加和谐和高效的合作环境。
 

尚未出镜的水库鱼头和从化大鹅


精研成果转化,服务基层公共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自学院获批高水平bbin平台 以来,夏敏教授和范瑞泉书记多次在会议中强调要“勇攀科研高峰,助力公共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这一号召深深激励了我,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学院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一方面,我主动参与了21~24年度党团支部的多项事务,并在其中担任了组织委员一职,协助推动学院党团一体化共建工作。通过这一过程,我不仅深刻理解了党团工作的意义,也在实践中提升了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另一方面,针对基层公共卫生在老年人口健康服务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依托学院在深圳、从化、东莞等地建立的社会实践与劳动教育基地,协助开展“老而不弱,健康增龄”项目,将课题组重大科研项目所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社会效应,服务地方基层公共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帮助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一站式心血管健康筛查体系、健康增龄筛查体系、开展健康干预公益项目,为推进健康老龄化贡献中大智慧和力量。
 

  感谢课题组中所有并肩作战的同门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真诚地希望每一位同伴都能够健康、快乐、顺利。
 



撰稿、供图:叶炳琪
初审:李永强
审核:王燕芳
审定发布:范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