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寻访 | 江门市江海区卫健局局长杨家慧:不忘初心,热爱坚守

发布人:张梦迪 发布日期:2024-04-27

  校友是一所学校的宝贵财富。相似的学习之路,更加广阔的人生阅历,与校友的交流能够让我们更早探知象牙塔之外的世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为进一步走近优秀校友,了解他们的成长轨迹,值此百年校庆之际,bbin平台-bbin官网-bbin电子 围绕“情系母校迎百年,凝心聚力促发展”主题,引导同学们利用假期时间开展了“寻访中山大学校友的足迹”活动。在与校友的面对面访谈中,我们仿佛回到了彼时的校园,在时光的小径旁分享他们的经历。校友的谆谆教诲如一盏明灯,为我们缓缓拨开萦绕在前进道路上的迷雾。
 

  ●被访校友姓名:杨家慧 

  ●入校时间:1991年 

  ●毕业时间:1996年

  ●就读院系:bbin平台 专业:预防医学

  ●工作单位、职务:江门市江海区卫生健康局局长

  (稿件经校友本人确认)
 

  ●采访人:李雪瑜,陈乐宁

  ●年级:2020级

  ●院系专业:bbin平台 预防医学

  ●采访地点:江门市江海区卫生健康局


校友简介:

杨家慧校友

  杨家慧,中山医科大学bbin平台 1996届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bbin平台-bbin官网-bbin电子 首届公共卫生硕士(MPH)毕业生,现为江门市江海区卫生健康局局长。

  1996年本科毕业后,先后在江门市卫生防疫站、市卫生监督所和江海区卫生健康局工作,2017年曾挂职于江海区卫计局,2019年起就职于江海区卫生健康局。


  7月19日上午,bbin平台 20级预防医学本科生陈乐宁和李雪瑜前往江门市江海区卫生健康局开展校友寻访活动,与校友杨家慧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访谈。
 

杨家慧师姐接受访谈


(一)情缘中大

  问:当初为什么会选择预防医学?

  答:家庭氛围对我有一定的影响吧。我的父亲是一位“老卫生防疫人员”,一名公共卫生主任医师,生前从事食品卫生、环境卫生、消毒杀虫等卫生防疫工作,获得省、市的多项荣誉。从小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我对公共卫生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当时第一志愿便填报了预防医学。在我看来,预防医学不同于临床医学,面对的是群体,即 “大健康”、“大卫生”。虽然可能不像临床医生在医院中的工作那样,公共卫生工作一般无法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会在未来对更大范围的人群,产生较有意义的、更为长期的影响。

  问:在中大的读书感受?

  答:大学生活是很美好的,有很多难忘、有趣的地方,但学习也是挺辛苦、挺累的。现在回过头来看,工作时仍需大学时的基础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希望当时的自己能调整学习的方式方法,打下更扎实的基础。在职研究生期间,即使是工作日上班、周末上课,在紧凑的时间内,我也从未落下一节课,这是一段收获颇丰的经历。十分感谢学校,给予了我们丰富的参与实践活动与工作的机会,为日后不同岗位的同学有效搭建了互帮互助、互相学习的平台。
 

与杨家慧师姐交流中


(二)工作分享

  问:卫生健康局主要的工作职责?

  答:卫生健康局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执行国家政策方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制定并组织落实重大疾病防治规划,负责卫生应急工作,负责综合监督管理,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行动,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等等。

  问:疫情三年的工作体会和感受?

  答:疫情的防控,我是完整经历下来的,从当初的爆发到现在的放开,总的感受是“忙和累”,一直紧绷着一根弦。疫情的工作期间,早出晚归甚至通宵达旦,流调溯源、全员核酸、隔离管控、医疗救治、疫苗接种等等,每一份任务都需要一步步落实到位,需要协调多方配合。我和大家一样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政府由上至下的主导决策以及有效引领非常关键,地方政府的统筹落实与基层部门的有力执行也十分重要,只有通过众多人员的努力工作,以及当地群众的积极配合,才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经历过疫情,我认为自己真的很不容易、很了不起,我想以后再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是事了。

  问:工作中一些获得感和成就感较高的时刻?

  答:成就感谈不上,我也是万千医疗工作者中平凡的一员,只是不忘初心,热爱工作,能够深刻感受到这份工作的意义并引以为荣。疫情期间能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发挥专业技术,提供有关守护公众卫生健康的意见,坚守岗位,例如在江海区出现首例无症状阳性时,给出该患者必须收治隔离的建议;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江海区也较为平稳地渡过了疫情三年,出现本土疫情时亦能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置,最终取得疫情防控的阶段性成功。其实目前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此次突发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将我们的医疗服务及相关方面的短板暴露无遗,改善基础硬件设施、提升医疗服务以及基层公共卫生水平的需求尤为迫切,加强学习和强化能力永远在路上。
 

(三)祝福与寄语

  问:对学院发展的期许和建议?

  答:祝福学院能越办越好,全国排名亦能更进一步。培养的人才需要更接地气,更加趋向复合型预防医学人才,提升综合思维和能力,完善学科建设和设置。比如在一些社会工作交流中不仅需要有临床知识与临床思维、预防医学的专业理论,还需要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关系学、健康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各类理论学习与科研、社会实践等方面使学生得到锻炼。学生自身的多方面平衡综合发展,对未来从事公共卫生工作至关重要。

  问:给师弟师妹们的建议?

  答:珍惜在学校的时光,在最美好的年华学习更多的知识,在最好的时间做最正确的事情。在充实的学习生活中、丰富的实践活动中锻炼并提升自我,对自己有所要求,对得起、对得住我们中大、中山医的牌子积极主动拓宽知识面,延伸自己的视野,而非只停留于医学。此外,许多能力也需要自己侧重进行培养锻炼,例如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等等,这对以后工作的开展都很有帮助。

  活动的最后,我们与杨家慧师姐告别并进行合影留念。
 

志愿者与杨家慧师姐合照

 



撰稿、配图:李雪瑜、陈乐宁
初审:蓝丹红
审核:王燕芳
审定发布:范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