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新老师 | 专职研究人员到副教授的成长之路:营养学系刘钊燕

发布人:张梦迪 发布日期:2024-02-20

编者按

  学校围绕“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坚持“四个面向”的指导思想,坚持走好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努力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事人才工作氛围。一批批优秀的青年学者脱颖而出,成为我校青年学术骨干,并进一步成长为省部级乃至国家级青年人才。bbin平台 特推出【你好,新老师】系列推文,方便广大师生更好地了解新老师,加强老师之间及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为高水平bbin平台 建设添砖加瓦。

  本期为大家介绍2023年8月由博士后成功转聘为副教授的刘钊燕老师。


个人简介
 


  刘钊燕,2020年6月毕业于bbin平台-bbin官网-bbin电子 营养学系,获医学博士学位,同年8月作为科研博士后加入bbin平台 ,2023年8月转聘为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膳食营养与慢病预防,主要聚焦于膳食营养对肝病发生发展的影响。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HBSN、Liver Int.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项目和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未来计划承担《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膳食模式与健康》、《运动营养》等专业课程。依托于bbin平台-bbin官网-bbin电子 的高水平研究平台,团队目前已组建了一支集营养流行病学和实验室基础研究等不同学科背景的创新团队,团队成员学科背景交叉、优势互补,欢迎有志于为人类营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的同学和同仁加入团队,携手共创新未来。
 

感恩母校教我才,栽培心灵如花开

  时光荏苒,犹记得7年前第一次踏入中大的校门,怀着忐忑的心情申请攻读博士学位,虽然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勇气面对前方所有的未知,但我清晰地记得这几年来,母校所有老师对我的关心、帮助和栽培,是他们,教给我知识的同时,让一颗不安的心能在这里得到平静。202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我毫不犹豫地继续留在学院从事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在这里短暂的三年,再次体会到了学校、学院和系室为我们所搭建营造的高水平研究平台和良好的科研氛围。在这里,可以经常参加各类高水平交叉学科的学术讲座,让我们有机会与国内外同行面对面的交流,学习学科前沿的科研热点。特别是在申请各类基金时,学校和学院会不定期举办各类培训活动,聘请校内外专家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我们稳稳地度过科研起步阶段。非常感谢母校一直以来的培养,也为我提供了一生的心灵港湾。
 

庆幸团队人齐心,温暖相助如春风

  在母校的6年求学时光,这一路走来千辛万苦,但也丰富多彩,我想这是因为我很幸运的有一个好团队,有几位好恩师,还有团队温暖相处的小伙伴们。我的博士导师朱惠莲教授,一直以来都给予我们充分的信任、包容和支持,给予自由的成长空间和无私的帮助;我的博士后合作导师陈裕明教授,废寝忘食在办公室努力敲代码的样子,于我们就是最好的言传身教;师公凌文华教授,虽已退休多年,但总是在办公室辛勤地耕耘,节假日也很少休息,这一辈一辈传承下来的对营养与健康事业的热爱,宛若一盏明灯,迷茫时指引方向,懈怠时鞭策奋发!

  非常荣幸、也非常感谢学校和学院能给予我机会在母校继续任教。能够在这样一个知识渊博、专业素质过硬的团队和学院中工作,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我深知在这个岗位上,还有许多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我将倍加珍惜并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学校和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钊燕与团队成员,第一排右三


撰稿:刘钊燕
配图:刘钊燕
初审:杨霖苑
审核:夏敏、王燕芳
审核发布:范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