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 陈亚军教授团队发表城市绿色空间与学龄儿童视力健康的最新成果
近日,bbin平台-bbin官网-bbin电子 陈亚军教授课题组在环境科学领域顶级杂志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发表题为“Urban greenspace and visual acuity in schoolchildren: a larg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China”的最新研究成果。本研究是在前期课题组与多团队合作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对我国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预防和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以近视为主的视力损害已成为我国儿童青少年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视力健康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学龄儿童近视率从1985年的28.6%迅速升至2010年的56.8%,预计2050年达到84.3%。考虑到遗传背景的稳定性,故亟需从外部环境识别影响儿童视力健康的因素,这将对预防和控制儿童近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全球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儿童周围的生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车辆交通”为核心的城市建设,伴随着大量自然绿色空间锐减,环境不良暴露因素增加(如空气污染等),这可能会恶化城市儿童的视觉环境。与此同时,“亲生命性”假说提示自然环境与人的密切关系,该假说也得到相关研究的支持,儿童更偏爱自然环境而非建成环境,他们可以从绿地中获得生理和心理益处。例如,城市绿地(如公园、花园和森林)可通过吸附和过滤污染物减轻空气污染水平,促进儿童进行户外活动、减少娱乐屏幕时间。基于此,我们推测处于视力发育年龄的学龄儿童,其家庭和学校周围绿地可能会保护其视力发育。
为此,陈亚军教授课题组利用儿童成长环境和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发展项目(COHERENCE)的区域大型前瞻性队列数据去探索长期暴露于城市绿地(如住宅、学校)与学龄儿童视力水平发育之间的关系及其潜在路径。该研究从2016学年开始对中国286,801名学龄儿童进行基线调查,并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使用标准化对数视力表对儿童视力进行测量,视力受损被定义为在较好的眼睛中视力低于0.0 logMAR单位(相当于低于6/6斯内伦视力)。使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植被指数来评估儿童家庭和学校周围的绿地水平,且基于小学生的日常活动模式计算了活动场所时间加权平均值的综合绿地指数(家庭-学校绿地指数)。另外,选择空气污染、体力活动、户外活动时间和娱乐屏幕时间作为候选中介因素,以进一步探讨城市绿地影响学龄儿童视力的潜在作用路径。
该研究发现,城市绿地与学龄儿童视力水平呈正相关,与视力受损风险呈负相关。具体而言,较高的城市绿地与较低的基线视力z分数(即较好的视力水平)和较慢的3年随访视力z分数下降(即儿童视力下降的速度越慢)有关;绿地面积越大,视力受损的风险越低,家庭、学校绿地暴露增加与视力损伤风险呈反向关系,以家庭-学校绿地综合指数每增加一个IQR与儿童视力受损风险降低7%存在显著关联。此外,男孩和家庭收入低和/或父母教育程度低的儿童可能会从周围绿地中获得更多对视力的有益影响。中介分析表明,体力活动和娱乐屏幕时间可以部分解释这些有益关联,而空气污染(PM₁₀)和户外时间在这些关联中的作用相对较小。

该研究是一项以中国大样本学龄儿童人群为对象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结果提示,提高城市绿地水平(家庭、学校)可能对学龄儿童的视力健康带来益处。从公共卫生角度来看,对城市绿地环境的改善和优化会对包括儿童在内的更广泛人群产生大范围的持久影响。相较于基于个体的近视预防措施,基于群体的预防措施(即从城市规划和学校卫生的角度对城市绿地以及学校和家庭绿植的优化)将会产生更高且更为长久的卫生经济学效益。bbin平台-bbin官网-bbin电子
博士研究生鲍文文和硕士研究生赵雨为论文第一作者,陈亚军教授为通讯作者,论文第一单位为bbin平台-bbin官网-bbin电子
。
论文链接://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0412024000096#f0010
转载来源:中山大学新闻网
通讯员:普迎琦、鲍文文
初审:董光辉
审核:王燕芳
审定发布:范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