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 骆庆明:投身援非医疗,守护儿童健康,明月何曾是两乡

发布人:张梦迪 发布日期:2023-10-29


  骆庆明,bbin平台-bbin官网-bbin电子 2009级公共卫生硕士(MPH)毕业生,现为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儿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科普传播专家,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东莞名医。

  2019年7月-2021年2月为中国第30批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巴塔点点长,集体荣获赤道几内亚国家独立荣誉勋章。2018年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广东省劳动模范,2021年“东莞好人”。2023年,中国援外医疗队集体荣获“时代楷模”称号。
 

投身援非医疗 精心准备给非洲儿童的礼物

  参与援外医疗工作的想法,20多年前就在骆庆明的心里萌芽。那时,正在读医的他被院报文章——第16批援赤道几内亚中国医疗队的先进事迹所触动。

  2018年7月,在得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下发了由东莞市卫生健康局组建第30批援赤道几内亚中国医疗队的通知后,他在做通家人思想工作后第一时间报名,终于得偿夙愿成为援外医疗队的一员。

  在广东省组织的集中培训中,已经45岁的他,系统接受了西班牙语、外交政策法规、援外纪律和非洲常见传染病诊治等的学习。人到中年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语言,而且还需要掌握许多非常复杂的医学专业术语,其难度可想而知。但他硬是通过刻苦的学习,圆满完成了培训。

  在认真学习西班牙语的同时,儿科医生特有的心思缜密,让他提前策划准备了一份特殊礼物给受援国的孩子们。结合儿科专业知识,结合地处非洲地区常见的儿童营养问题,他结合儿童各个成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特殊时期的喂养、身高管理等知识,组织了儿科专家、翻译、西班牙语老师共同编写了图文并茂的《儿童营养健康(汉语西班牙语对照)》,赠送给赤几的家庭、机构。
 

专为非洲儿童组织汇编的营养健康手册


  这一珍贵而实用的礼物,得到了赤几总理奥巴马的点赞并为广东医疗队颁发表扬信。
 

凭借过硬功底 全力守护非洲儿童健康

  来到赤道几内亚的第三天,骆庆明就和第30批援赤几医疗队员们走上工作岗位。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医疗资源较为匮乏,特殊的热带地区气候条件又让疟疾、伤寒、登革热等传染病恣意流行。

   “这里影像学检查只有老旧的X光和黑白B超,CT和胃肠镜以及纤支镜都没有,除了手术室有呼吸机外,其他科室是没有的。”没有生化、影像检查的辅助,他就靠视、触、叩、听来研判病情进展,发现端倪即刻调整治疗方案。

  在援外的近20个月里,骆庆明完成了562人次门诊和3128人次住院诊疗量。在大部分患儿为疟疾、伤寒这类在我国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情况下,他所接诊的患儿无一例死亡。
 

通过专业知识帮助患儿康复,是对骆庆明最大的慰藉


   “医生,我好痛!我不想活了!”Alena是他救过的一名镰状细胞贫血患儿。初次遇到Alena时,她被疾病折磨得苦苦哀求。

  因为疾病会引发剧烈的四肢关节、骨骼疼痛,孩子每年至少得住院一次。由于长期需要治疗,让她本不富裕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孩子的母亲深知凑不够医疗费,握着仅有的一张5千西法(折合人民币约60元)在医院一角默默流泪。

  骆庆明知道后,对她说:“费用我来解决,你不用担心。”他检查发现,孩子还伴有细菌感染,如不综合治疗会危及生命。他二话不说,一边坚持给孩子细致的治疗,一边为孩子支付了医疗费用,直到孩子感染症状完全控制,出院回家。

  骆庆明和队友在当地积极推广胎心监护,以降低监测胎儿死亡率。援非期间,他们发现了异常胎监131例,及时干预,有效减少了101例新生儿发展为轻度或重度窒息等不良后果。他们还对新生儿科医生、产房医护人员培训新生儿复苏技能,有效改善新生儿窒息的预后。据不完全统计,该专项活动的开展有效降低了医院15%的新生儿窒息率。
 

骆庆明和他帮助过的孩子


兼顾临床和科研 为当地医生留下救治经验

  考虑到援助终会结束,他们决心要将经验传授给当地医生,提高孕产妇、新生儿的救治水平。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支持下,骆庆明和队友捐赠了胎心多普勒、新生儿复苏台、新生儿血氧监护仪、接生包、胎儿吸引器及产钳等一批医疗设备器械给医院,组织开展《赤道几内亚围产期母婴安全管理模式建立的研究》课题,建立规范的产检本,指导孕妇按规范产前检查。针对赤几当地医院妇产科没有母子保健手册的情况,课题组设计制作了西班牙语的《赤道几内亚母子保健手册》。

  疟疾是严重危害当地民众健康的疾病,如何提高当地儿童疟疾的治疗效果,是骆庆明一直惦记的。在援非结束后,他查阅了上百篇文献,结合工作心得,撰写综述论文《儿童疟疾诊治进展》,为当地医务人员诊治儿童疟疾提供参考。

  “一定要授人以渔,即便我们离开后,有些东西也要保证持续下去。”骆庆明说。

  骆庆明和队友的付出,当地医务人员心存感激。广东医生给他们带来的,远不只是医疗工作上的帮助。当时,新冠疫情传到赤道几内亚,全球医疗界都对这一病毒感到“陌生”,这些广东医生不仅分享防护物资给他们,还借鉴中国的疫情防控经验,与他们并肩作战。
 

难忘援外温情 《明月他乡》讲述援非故事

  广东援外医生与当地医务工作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骆庆明上班的最后一天,他救治过的患者、一起共事的医生,纷纷来拥抱道别。

  这一天,医生Marta没来送行,原来她在返医院途中出车祸了,骆庆明和友人结束当天工作后立即前往看望。幸好她身体无大碍,并送给骆庆明一本金色的笔记本,希望他以后想起在非洲工作的时光时,可以好好记录。

  得知经历车祸时,她还紧紧抱住这份礼物,骆庆明十分感动。这是两国医生友谊的见证。
 

当地医生送的礼物


  援非结束后,他出版了一本32万字的《明月他乡——我的医疗援非之旅》。以写实的笔法记录了由东莞派出的第30批援赤道几内亚中国医疗队开展援外工作近20个月的历程。
 

《明月他乡——我的医疗援非之旅》


  书籍出版后,他先后在医院、大学、中学、市图书馆、工人文化宫等地举办了10场分享会,受众近万人次,他以真挚的情感、生动的语言,用亲身经历讲述广东医生在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成功实践。

  援外医疗工作是艰辛忙碌的,也是光荣满足的。骆庆明认为一个援外医疗队员,首先就要热爱这项事业,因为只有热爱,才能不惧挑战。

点击阅读原报道:

羊城派

南方都市报

羊城晚报

广东卫生在线(公众号)
 



转载来源:羊城派、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广东卫生在线(公众号)
初审:陈霞
审核:王燕芳
审定发布:范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