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系
【历史与现状】
原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建立于1976年,胡孟璇教授任主任。1981年成为国内首批硕士生培养点,1985年成为全国最早的四个卫生统计学博士点之一。2002年原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与原流行病学教研室合并组建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系,是流行病与卫生统计专业博士点。2004年5月,原基础医学院数学教研室合并到本系。2019年4月成立医学统计学系(教研室)。主要依托本系,2009年成立中山大学流动人口卫生政策研究中心,2015年成立中山大学全球卫生研究中心。
【师资队伍】
本系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方积乾)和省级教学名师(郝元涛),青年教师中有拔尖优秀人才,形成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梯队。本系现有教研人员共21人,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6名、实验和技术人员3名,副研究员1名,研究助理2名,博士后4名。
教授:方积乾 郝元涛 凌莉 顾菁 陈雯
副教授:张晋昕 林爱华 郝春 赖颖斯 廖婧 张王剑
副研究员:刘裕
博士后:覃龙 杜志成 王莹 林晓
研究助理:邓瑜 袁柱培
实验和技术人员:吴少敏 朱淑明 曾芳芳
【教学和人才培养】
本系是国内医学统计学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和排头兵,经过20余年的改革和实践,《医学统计学》课程形成了一套科学、系统、有效的教学理念、内容和方法。课程先后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2005年)、国家级精品课程(2008年)、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2010年)、广东省网络教育类精品课程(2011年)、广东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012年)、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013年)、教育部来华留学生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013年)、广东省级教学团队(2015年)、和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7年),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次(2010年)、一等奖两次(1997年、2017年)。
本系也是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医学统计学教育分会连续两届的主委单位,作为主编单位先后主编了全国规划教材《卫生统计学》第五、六、七版,其中《卫生统计学》(第五版)被评为卫生部全国高等学校医药优秀教材一等奖。目前课程团队发表教学研究论文56篇,获得教改项目22项。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方面,中山大学的《医学统计学》是全国第一门上线的同类慕课课程。
本系承担中山大学(医科)各专业本科生《医学统计学》、《卫生统计学》、《Medical Statistics》、药学专业本科生《医药数理统计方法》,和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全球卫生概论》等课程的教学;承担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MPH《医学统计学方法及其临床应用》、《医学科研设计与统计分析》、《Multivariate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Package》、《抽样调查技术及其应用》等课程的教学。本科和研究生课堂教学每年逾2500学时,学生人数逾3000人。
目前本系共培养卫生统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55名(已毕业)、硕士研究生182名(已毕业)、公共卫生硕士(MPH)253名(已毕业)。
【科学研究】
本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统计学方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时空统计学方法、时间序列分析、结构方程模型、项目反应理论、贝叶斯统计方法等);2、临床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3、健康行为干预与效果评价;4、健康老龄化研究;5、全球卫生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6、流动人口健康促进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拥有广东省医学重点实验室“卫生信息学实验室”,依托实验室平台和研究中心,开展基于社区的大规模人群研究。近五年来,在相关的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共主持课题77项,包括国家“十二五”和“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广东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结核病社区综合防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美国国立研究院(NIH)、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英国Wellcome Trust等国际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31项,其他项目25项,近五年获得资助经费6000万元。近五年研究结果在国外有影响力刊物发表论文122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126篇。
【其他】
本系教研人员积极承担社会服务工作,3人在国家级学术团体担任主任/副主任委员/秘书长等职务、6人担任常委/委员等职务; 4人在省级学术团体担任主任/副主任委员/秘书长等职务、5人担任常委/委员等职务。5人担任学术期刊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