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风范 | “中山大学优秀班主任”陈丽萍:提灯引路,相伴而行

发布人:张梦迪 发布日期:2024-05-31

个人简介

  陈丽萍,中共党员,bbin平台-bbin官网-bbin电子 卫生毒理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毒理学,致力于蛋白磷酸酶2A(PP2A)在环境污染物诱导机体损伤中的作用及化学致癌的表观遗传机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5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Hepatology、 J Hazard Mater、Particle and Fibre Toxicology等杂志发表高水平论文60余篇。2022年9月起担任预防医学2022级本科1班班主任,被评为2023年度“中山大学优秀班主任”。
 


以爱为桥,引生入门

  第一次做班主任,陈丽萍老师并无太多工作经验,因此,她思考的更多的是刚入学的新生们最需要什么。踏入中大校门之时,同学们即将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之旅,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大学是不是如传说中的“高四”一般?课程的安排是否紧张繁重?未来又将是什么样的?然而,在这份新奇之中,他们更多地感受到的却是迷茫与不确定性。因此,陈老师走访新生宿舍,认真了解每一位同学,倾听大家对大学的期待。她询问同学们是否适应广州的湿热天气并给予建议,以热情的关切和真诚的关心消减新生入学的陌生感和对家人的思念。对与同学们深入交流的过程中收集到的需求情况进行总结后,陈老师以“如何开始大学生活之旅”为主题开展班会,引导同学们做好大学学习规划、生活规划和对未来的规划。她勉励同学们不负韶光,以梦为马,努力在美好大学阶段实现自己的梦想。班会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陈老师像是位知心大姐姐,尽心尽责地帮助大家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大学的学习生活与高中的学习模式截然不同,不少同学因此陷入焦虑和迷茫。为此,陈老师邀请了优秀的师兄师姐们为大家分享“学习宝典”,指点迷津。在陈老师和师兄师姐们的指引下,同学们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认真学习、积极进取,学习成绩明显提升。更有不少同学在陈老师的建议下加入学院的各课题组,走近科研。
 

陈老师走访新生宿舍
大学生活规划主题班会


凝心聚力,育人成长

  作为班主任,陈老师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发挥班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增强班级凝聚力,旨在打造一个温馨、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为同学们提供健康成长的优质沃土。为此,她定期与班干部谈心,梳理分析同学们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对策。陈老师认为,班干部才是班级中学生工作的主角。因此,她鼓励班干部们主动策划活动,规划班集体的发展,在工作中不断锤炼自己。自入学以来,1班多次开展以美食、旅游、风俗文化等主题的班级分享会,打造专属于1班同学的班级文化。另外,他们还开通了专属1班的朋友圈,大家在圈内分享趣事和心得。这些活动和举措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班级生活,更加深同学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将“我们班”的集体观念深植于每位同学心中。

  此外,陈老师还特别鼓励和支持同学们参加团队比赛,以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并在竞赛中磨炼自我,发掘潜力,为自己的成长赋能,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班级成员在2022年职业健康科普作品比赛中斩获两组三等奖,在体育赛事中勇夺“康乐杯”跳绳十人八字长绳比赛优秀奖,还获得2023年广东省首届大学生健康素养大赛三等奖等。在此过程中,班级内形成了“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学风,全体同学的学习成绩稳步提升。2023年,在全体班级成员的共同努力下,1班获评 “优良学风班”。同学们的每一次进步和每一份荣誉都让陈老师欣慰至极,蓄足工作动力。
 

2022年职业健康科普作品创作比赛合影


亦师亦友,共同成长

  陈老师和学生的相处模式,是作为引路人的老师,但更像是朋友,平等、真诚。陈老师认为,只有做朋友才能更好了解和帮助同学。她主动与同学分享成长经历,告诉他们自己在大学时也经历过失败、痛苦,也有过成功的喜悦。她力所能及地提供援手,耐心地倾听同学们的内心声音,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激发他们前进的动力。

  在同学们眼里,陈老师是与大家一起玩的好朋友、大姐姐,聊得来、谈得开,能接住他们的每一个话梗。当遇到专业困惑、学习困难或需要其他支持时,他们都愿意寻找陈老师的帮助,听取陈老师的建议。
 

陈老师和同学们座谈交流


  陈老师说:“相识是一场缘分,我将伴你们前行,和你们一起成长。老师们希望你们在中大度过一段美好时光,将梦想照进现实,而我希望自己会是那个见证人!”
 



撰稿:陈丽萍、张靖瑜、刘美玲
配图:陈丽萍
初审:李永强
审核:王燕芳
审定发布:范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