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新老师 | 专职研究人员到副教授的成长之路:医学统计学系林晓

发布人:张梦迪 发布日期:2024-02-20

编者按

  学校围绕“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坚持“四个面向”的指导思想,坚持走好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努力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事人才工作氛围。一批批优秀的青年学者脱颖而出,成为我校青年学术骨干,并进一步成长为省部级乃至国家级青年人才。bbin平台 特推出【你好,新老师】系列推文,方便广大师生更好地了解新老师,加强老师之间及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为高水平bbin平台 建设添砖加瓦。

  本期为大家介绍2023年8月由博士后成功转聘为副教授的林晓老师。
 

个人简介
 

  林晓,2020年7月作为科研博士后加入bbin平台 ,2023年8月通过转聘途径晋升为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人群健康测量方法及其应用,包括健康中国关注的健康预期寿命测算、疾病与伤害负担评估,以及危险因素归因分析等重大议题,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口健康贡献公卫人的智慧。以第一作者在《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Environ Chem Lett》等期刊发表数十篇论文,主持博士后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广东省区域联合基金项目。

  未来计划承担《医学统计学》、《卫生统计学》、《数理统计方法》等课程,并继续深入探索不良环境暴露对健康预期寿命的因果作用规律,为健康中国中长期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参考。


“中大公卫就是我的家”

  这句话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表述,更是我内心深处的真挚感情表达。回想起我在中大公卫从本科一直到博士后的学习与工作经历,着实充满感激和珍惜。

  中大公卫给予了我宽广的知识天地。这里聚集了国内外顶尖的教授和专家,有着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从中大首创的慕课,到国家级精品课程,每一门课程都让我受益匪浅。学院还长期设立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资助项目,举办各类学术讲座和研讨会,鼓励我们走出去、多交流,不仅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更激发了我们的学术热情。

  中大公卫是我成长的摇篮。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培养了扎实的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课堂上,老师们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TBL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的变革,激发我们思维的活跃性和创造性。在科研方面,学院为我们提供了优越的科研条件和平台,指导老师们耐心地辅导我们进行科研项目的设计、实施和成果发表。本人在攻博期间,也有幸获得中山大学优秀研究生创新发展项目的资助,让本人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前行。

  中大公卫更是我情感归属的地方。学院的老师们不仅是我们的导师,更是我们的朋友和长辈,时刻关心着我们的学业和生活。在这里,我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共同的努力和付出中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本次副教授的转聘过程中,正是学院的一众领导、同事以及行政老师们提供的诸多宝贵建议,让我得以自信满满地稳步前行。
 

攻博期间,林晓与团队成员赴美国西雅图参加疾病负担会议的合影


“健康预期寿命的提升任重道远”

  健康中国明确了“健康预期寿命要显著提高”的目标,却未明确具体目标值,在测算方法和危险因素研究上,仍然有较大的知识鸿沟。自本科期间,我逐渐燃起了对人群健康测量方法与危险因素分析的研究兴趣。受益于中山大学的两位恩师,硕博士导师郝元涛教授以及博士后合作导师董光辉教授的指导,我对健康测量方法和环境风险评估的研究逐渐深入。尤其是博士后工作期间,我的导师们为我提供了充分自由的探索平台,让我有一展拳脚的空间。此外,得益于团队厚积薄发的前期积累,导师对研究内容和细节的严格把关和指导,我顺利找到了深入研究的方向,有幸成长为一名可独当一面的科研工作者。也正是在这段时期,我逐渐认识到,个人的学术理想一定要始终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如何提出适用于我国国情的健康预期寿命测算方法,辨明健康预期寿命的危险因素因果路径和作用规律,是我以后在科研上立志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林晓在全国预期寿命测算与分析培训班上讲授预期寿命指标的国际进展


“传递知识、教书育人是我的天职”

  教师是我的“第一身份”,教书育人是我的天职。因此,在博士后期间,除了提高科研能力,我也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一方面积极参与系里安排的教学任务,倾注心力指导学生,帮助他们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另一方面不忘思考如何将我的研究成果与教学相结合,将我在人群健康测量、疾病负担评估等领域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在博士导师鼓励下,我带领团队成员着手撰写了《疾病负担测量方法》,经过三年的努力,这本专著由中大出版社出版,希望能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系统的学习素材。在未来的教书生涯中,我将继续就相关学科和领域方向不断精益求精,为学生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林晓在系里进行实习备课的工作


个人感言

  衷心感谢学校给予我在中山大学继续任教的宝贵机会。我热切期待能够在教书育人和科研攻坚的道路上更加尽心尽力,不仅要为中大培养出具备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的优秀三好学生,还要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的主战场上,发出我们公卫人的声音。这既是我的责任和使命,更是我对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的执着追求。
 



撰稿:林晓
配图:林晓
初审:杨霖苑
审核:夏敏、王燕芳
审核发布:范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