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 复合型公卫人才如何培养?粤港澳公卫专家学者聚首热议

新时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所需要的复合型公卫人才,应该如何培养?11月10日~11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大会在广州南沙召开。作为本次大会的学术专题论坛之一,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学术论坛11月12日在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举行。
论坛由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作为指导单位,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bbin平台-bbin官网-bbin电子 和广州市预防医学会协办,来自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上海、武汉等地的公共卫生领域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紧紧围绕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大湾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需求与挑战、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的学术交流。论坛由广州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张周斌和bbin平台-bbin官网-bbin电子 院长夏敏主持。
依托省、市疾控中心打造区域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基地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易学锋在开幕式致辞中,总结近年来粤港澳在大湾区合作框架下深入推进重大疫情联防联控和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所做的工作,指出高质量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并对专家同行们提出要为人才培养多建言献计的希望。“据初步统计,全省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在岗职工有8.7万人,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在编在岗有1.2万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规模稳步扩大、人员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持续优化。”
他介绍,近期,国家为支持传染病防控人才培训下发了专项经费,用于检测预警队伍建设和能力培训、现场流行病学培训、传染病应急队伍能力培训、传染病应急专业人才培训。同时,广东省正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将大力加强基层疾控中心流调的硬件装备、人才培训。广东正以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区域公共卫生中心为契机,依托省疾控中心、广州、深圳等6家省、市疾控中心,打造区域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带动强化全省的流调、检测等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署理总监、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局疾病预防及控制中心主任梁亦好也分别做了论坛致辞。
“疾控人要有理想有情怀”
疾病监测预警、慢性病危险因素分析面临海量的数据,需要有大数据挖掘分析的能力;风险评估不仅涉及流行病学,还涉及大数据、风险管理学、社会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运用到辩证法……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林立丰从教育经历及实战经历感悟出发,结合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使命、定位及职责分享了他的观点:公共卫生人才应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能打胜仗的顶天立地复合型人才,“既讲政治,又讲科学;既能下田干活,又能上台指挥;既能幕后策划,又能前台宣讲”,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应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分层次培养。
“疾控人需要有理想有情怀,要抱有‘一切为了公众健康’的理念。”林立丰以自己为例,他表示,当提出一些政策对老百姓的健康有所促进,自己会为此感到高兴、有成就感。
论坛中,多位专家、学者都特别提到党建引领、思想建设在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袁俊介绍,市疾控中心坚持党建引领人才培养工作,运用党建夜校等形势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做好公共卫生事业。另外,市疾控也特别注重对口帮扶,目前建立了对4省12个市的帮扶关系,派出人员在帮扶过程中,思想得到洗礼、能力得到锻炼。
bbin平台-bbin官网-bbin电子 院长夏敏则表示,学院实施新时期铸魂工程,构建全员全程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研究生育人体系,激发学生至诚报国、投身公卫的热情,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引导学生明德修身,养成社会责任意识。
疾控高校联手培养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

在论坛上,袁俊介绍,针对当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短板,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通过党建引领,培养公卫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行政能力,提升公卫人才的专业核心能力,并与本地高校bbin平台
开展合作培养。
据了解,市疾控中心开展了选苗育苗双向交流计划,通过“送上来”(区疾控中心选拔中层干部到市疾控中心履行副科长职责)和“派下去”(市疾控中心选拔骨干到区疾控中心履行中心副主任职责)促进思想融合、工作融合、力量融合;并且选派骨干到国家卫健委、国家疾控局等跟岗锻炼,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
而针对高校培养与实际工作需求未完全匹配的问题,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与中山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广东药科大学等本地高校的bbin平台 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实践基地、特色班等。
袁俊重点介绍了市疾控中心与bbin平台-bbin官网-bbin电子 合作共建的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该示范基地的建设目标是培养“一锤定音”的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他表示,疾控中心丰富的现场和数据资源,与高校雄厚的科研实力深度融合,可以让双方优势互补,形成产教研创新机制;同时,教学过程也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培养出的学生,与日后工作岗位的“适配性”更强,对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来说,也进一步提升了科研、论文写作等能力。
该示范基地的整体运作框架包括“医防管”三栖人才实验班、中大-广州市流调志愿服务队、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生院、中大公卫-广州市疾控疾病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联合研究中心。bbin平台-bbin官网-bbin电子 院长夏敏介绍,希望通过这“一班一队一院一中心”,探索高校与疾控中心优势互补产教研创新机制,力争建成国家级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和国家级公共卫生实训示范基地。另一方面,设立“医防管”三栖人才实验班、与学校附属医院联合培养研究生,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和跨行业协同育人,旨在构建分类式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多层次多类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力度,达成培养具有实践岗位胜任力的应用型研究生的目标。
学者畅谈公卫人才培养模式
夏敏介绍,近年来,bbin平台-bbin官网-bbin电子
始终为培养通临床医学、精预防医学、懂社会管理的“医防管”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能在突出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疫情应急处置中“一锤定音”的领军人才而努力。为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本科及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该学院除了在研究生教学上,在本科教学方面也做出了系列措施及创新改革,包括强化实践教学体系,解决“专业知识培养与实践技能培训割裂”的教学问题;强化“高校-行业-企业”协同共建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多家企业共建虚拟仿真联盟校企协同产学研教学基地,打造校内实验技能培训+校外专业实践强化的“衔接式、阶梯式实践教学平台”;建立“中山大学-广州市流调志愿队”,通过“平战结合”模式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同时,该院以强化高质量实践教学为目标,深化与卫健部门、疾控中心和企业的联动育人机制,协同共建“虚实结合”的公共卫生实践技能课程和高质量人才培养基地。

在论坛上,bbin平台-bbin官网-bbin电子
副院长王庆从实践应用的角度出发,以中山大学-广州市疾控中心共同建立的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为例,介绍了高质量实践课程、高质量师资队伍、高质量实训基地的“三位一体”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并展示了初步探索成效。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副院长何建辉从课程设置出发,介绍了涵盖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香港公共卫生教育培养课程设置及内容,他建议大湾区内高校探索学分互认,有利于学生接受不同学校的培养,促进人才交流。对于学科的整合利用,复旦大学bbin平台
党委副书记史慧静教授介绍了复旦大学实施的“人文—基础—临床—预防”多学科整合式模式及“新医学、大健康”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Robert Smith助理教授则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技术和混合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时间和学生参与公共卫生学科学习。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卫学院郭欢副院长从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综合素质育人及国际化育人等四方面,介绍了“1心、3品、3力、3化”的三全育人机制。
转载来源:广州日报
初审:周天蓉
审核:王燕芳
审定发布:范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