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风范 | “中山大学优秀班主任”杨博逸:守正笃行,平实育人

发布人:张梦迪 发布日期:2023-10-04

­­个人简介

  杨博逸,中共预备党员,bbin平台-bbin官网-bbin电子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研究方向为环境流行病学,主要致力于探讨绿地的健康效应及其机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以及青年项目等科研课题10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 The Innovation 等杂志发表高水平论文63篇,其中3篇文章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参与多项国家和省市级项目,担任《Atmosphere》专刊主编和《Hygiene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Advances》编委,参编教材2部。2020年9月起担任预防医学2020级本科3班班主任,被评为2022年度“中山大学优秀班主任”。
 


引导学生保持正能量和正观念

  2020年9月,杨老师被选聘为本科生班主任,负责2020级预防医学3班的班主任工作。因前期在中国医科大学担任讲师期间,杨老师亦担任过本科生班主任,因此积累了一些经验。他认为,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气质,对其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开学伊始,杨老师即召开多次主题班会,对大学的学习、生活、交友、社会实践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号召学生始终保持端正的思想,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学生普遍反映受到了正能量的鼓舞,自信心进一步增强,对未来更加笃定。

  杨老师还通过组织或参与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学习、专题学习会、主题团日等活动,指引学生积极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和思想,坚定理想信念,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成长融入国家和学校的发展中。通过不断的努力,班级所在团支部组织建设优良,团队合力大,凝聚力强,支部成员全部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入党申请书提交率达到89%。
 

召开主题班会


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

  大学是一个产生新知识和新思想的地方。因此,除了高质量完成课本知识的学习之外,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杨老师认为,对于医学本科学生,让其参与一些初步的科研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基于此,杨老师经常鼓励学生主动联系学院的导师,参加他们的科研课题,并且支持学生组团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简称大创项目)等科研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科研思维、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杨老师作为指导老师指导了两个大创项目,评估绿地干预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睡眠质量的影响。其所带班级的6名同学作为项目成员参与了该课题,另有15位同学作为受试对象参加。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了项目的设计、实施、结果分析和文章撰写。通过这种全程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对科研有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了解。截止目前,杨老师所带班级的同学实质性参与科研的比例达到100%
 

与大创项目组成员和导师制学生探讨研究项目


鼓励学生专业和才艺全面发展

  专业学习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也是决定学生职业前途的关键因素。因此,杨老师日常的班级工作也主要围绕对学生专业学习的指导。班级亦设立学习小组,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先进”带动“后进”,促使大家共同进步。此外,杨老师亦常在考试前对学生进行“加油鼓劲”,动员大家认真对待考试。考试完成之后,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并帮助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分析原因,使其快速赶上学习进度。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班级学生平均绩点提高0.2分,成绩平均排名提高6名左右。

  除了专业的学习之外,杨老师亦非常注重鼓励学生综合素质(如艺术和体育)的全面发展。班级学生在文体方面硕果累累,例如,沈舒栀浛同学参加广东省第四届和第五届院校体操锦标赛分别获得第七名和一等奖;蒋泳同学参加院系球类联赛三人篮球女篮获第一名;卫怡廷同学参加中山大学“康乐杯”学生体育赛事之健美操啦啦操大赛荣获团体奖第三名。
 



撰稿:李佳欣
配图:杨博逸
初审:杨博逸、陈霞
审核:王燕芳
审定发布:范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