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 | “默默无蚊,端午情深”

发布人:范赵钰 发布日期:2023-06-28

  端午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并不仅仅因为屈原投江明志的历史而为世人所触动;一些有趣的民间活动,如:编五彩绳、包粽子、放纸鸢、赛龙舟等活动也同样深受世人喜爱。与此同时,烦闷酷热的夏季已来临,蚊子的“入侵”也没有缺席,同学们深受其扰。

  为此,bbin平台 发挥专业优势,组织开展了“默默无蚊,端午情深”劳动教育活动,将驱蚊虫、庆端午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在南、北两个校园以不同的形式展开:北校园21级和20级学生编织五彩绳,南校园22级学生缝制驱蚊包。最后将作品赠予院内老师,共同庆祝端午。
 

北校园师生合影;南校园学生合影


“五色新丝缠角粽,绿杨带雨垂垂重”——北校园活动之编“五彩绳”

  五彩绳,又称五彩丝、五色丝等,是端午节吉祥物兼饰物,具有辟邪作用,兼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五彩绳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端午日天地纯阳正气极盛,借助天地间的纯阳正气来达到辟阴邪的目的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而在诸多辟邪习俗当中,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bbin平台 组织20级、21级本科生共同编织五彩绳,庆祝端午!

  活动开始前,王燕芳副书记和辅导员蓝丹红老师讲话,为同学们介绍活动的意义,鼓励同学们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价值,还送上了对同学们的端午节祝福。
 

王燕芳副书记讲话;蓝丹红老师讲话


  活动开始后,20、21级的同学们在欢快的音乐下沉浸于五彩绳的制作中,或跟着视频教程学习、或志愿者的指导下一起动手编织。
 

同学们沉浸式编织五彩绳
老师与同学共同编织五彩绳


  同学们开心地展示自己亲手编织的五彩绳。
 

同学们展示手工作品


  活动结束后,由团委实践部的成员收集并打包好大家的劳动成果。
 

作品收集;彩绳作品展示


“芳艾香囊身佩戴,辟邪祛病祈安宁”——南校园活动之缝“香囊”

  有句俗话“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香囊是将芳香性中草药碾成细末装入布袋中,佩在身上以预防疾病的一种传统民间工艺品,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2008年中药香囊更是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古代民间还有长辈给小孩子胸前佩戴香囊,有着趋吉、避凶、祈福的美好寓意。

  我们缝制的这一批香囊内填充有艾草、紫苏、丁香、山银花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形形色色,玲珑可爱,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缝制步骤如下:香料填充,缝线,藏针,添流苏,去线头。同时,实践部成员为同学们讲述了驱蚊相关知识,并向大家介绍驱蚊香包的制作过程。活动开始后,同学们认真专注地缝制驱蚊香包。
 

同学们认真缝制驱蚊香包
驱蚊香包成果展示


一绳一结,同学们感念师恩——赠送五彩绳和驱蚊香包给老师们

  活动结束后,一个个精美的五彩绳和驱蚊香包出现了。彩绳形似纽带,传递着端午吉祥的祝愿;香包形如粽子,寄托着端午安康的祝福。它们通过挥洒的汗水表示着辛勤劳动的美好,也传递着掌握劳动技能的喜悦和端午安康的祝福

  当然,我们的心意不仅仅局限于礼物的制作上,我们在礼物的包装方面也格外上心,实践部成员们将同学制作的香囊、五彩环用定制的布袋包好,并放入对老师的端午节祝福卡片。
 

礼物成果展示
学院团委陈霞和蓝丹红老师带领实践部成员前往赠礼


  于端午节前夕,学院团委书记陈霞老师和团委副书记蓝丹红老师带领团委实践部成员,共同将礼物送至学院的每一位老师手中,向平日里辛勤教书育人的老师们转达同学们的感谢与祝福。收到礼物的老师们对同学们的劳动教育成果表示肯定和称赞,并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大学期间在理论学习和动手能力方面都能得到锻炼和提升,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合格接班人。
 

老师们开心接受礼物


  本次劳动教育课,正好应征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的:“我们更要矢志不渝坚守初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始终坚持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勇敢劳动、创新劳动,不断破解发展难题、缔造幸福生活、书写时代华章。”正如习总书记之前说过的:劳动既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

  通过本次粽子驱蚊香包和五彩绳的制作与赠送活动,同学们学到了实用的劳动技能,进一步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了同学们热爱劳动、尊敬师长的优良品质,增进了师生间的情谊,也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
 



撰稿:许滨涵、陈婷
配图:陈婷、帅骏淇、曾奕萱
初审:蓝丹红
审核:王燕芳
审核发布:范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