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博士,bbin平台-bbin官网-bbin电子 喊你申报“博新计划”

发布人:范赵钰 发布日期:2022-02-11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bbin平台-bbin官网-bbin电子 以求贤若渴之心、聚四面八方之才,诚邀国内优秀博士毕业生,依托bbin平台-bbin官网-bbin电子 申报“博新计划”,在建设高水平bbin平台 的伟大事业中,共写奋进之笔。
 

一、项目介绍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简称“博新计划”),是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实施的博士后人才计划。该计划结合国家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基地,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遴选400名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进入国内博士后设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国家给予每人两年63万元的资助,其中40万元为博士后日常经费,20万元为博士后科学基金,3万元为国际交流经费。
 

二、学校支持

  1.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及津贴;根据广州市人才政策,享受相应人才认定及待遇。
  2.整洁舒适的居住条件。广州校区新建1200套公寓,保障博士后居住条件。
  3.优质子女教育资源。中山大学在广州校区建设幼儿园、附属中小学,为教职工子女提供优质基础教育资源。
  4.实力雄厚的医疗资源。中山大学10家附属医院提供高水准的医疗保障。
  5.贴心员工关怀慰问。提供"体育时",校内运动设施免费使用;年度健康体检。
  6.科学合理的成长规划。博士后聘期考核合格,可申请专任教师岗位职务,也可续聘专职研究人员(含博士后)岗位。
 

三、时间安排

  1月25日起,申请人网上提交申请材料
  2月21日,个人申报申报截止
  2月22日至3月7日,学院和学校进行网上审核
  3月份开展通讯评审
  5月份组织会议评审
  5月底前,公布获选结果
 

四、申请条件

申请人须为2022年度拟进站或新近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同时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良好的科研潜质和学术道德。

  2.拟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为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的全日制博士,应届博士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拟进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在申报时须已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已初步选定博士后合作导师,并与合作导师拟定初步研究计划。

  3.新近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是2021年3月1日(含)之后进站的人员,且之前未申报过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站前);博士学位获得时间须为2021年1月1日(含)之后;须依托所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进行申请,不得变更合作导师。

  4.1990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5.申报项目属自然科学,涉密项目须脱密。基础研究主要面向基础科学、交叉理论以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应用研究主要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数字经济及各领域重大工程技术、共性技术等。

  6.申请人的博士后合作导师应为高水平专家,学术造诣深厚,可为申请人提供高水平科研平台。向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国家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倾斜。

  7.留学回国博士和外籍博士不可申请本项目(有关人员可关注“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

  8.未入选过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引进项目)。如入选过其他国家级人才计划,须在申请书中注明。

  9.入选者办理入站手续时须将人事关系转入博士后设站单位并保证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五、申报流程

1.申请材料
  申请材料包括《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申请书》、身份材料、《博士导师推荐意见表》、《博士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和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
  (1)申请书。
申请人登录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在线生成,自行生成无效。
  (2)《博士导师推荐意见表》和《博士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
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资料下载”专区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下载后上传扫描件。
  (3)身份材料。
已获得博士学位的申请人须提供博士学位证和毕业证。应届博士毕业生须提供学生证、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或博士论文预答辩通知书;如无预答辩通知书,须提供学校学位主管部门或所在院系出具的相关证明。以上材料均提供扫描件。
  (4)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
代表申请人最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论文、专著、专利或奖励等,可以从以上类型材料中任选,但总个数不超过3个。其中:论文提供全文,专著提供目录和摘要,专利或奖励提供证书扫描件。

2.提交申请材料
  申请人登录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按要求填写相关信息,在线提交至院系或工作站分站。
  申报截止日期前,申请人对已在网上提交的申请数据有修改需求时,需逐级申请驳回。

3.评审方式
  采取两轮评审,先进行通讯评审,再进行会议评审,会议评审采用答辩方式。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老师
  电话:+8620-87330672
  邮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74号 行政办公楼后座310

 

  其他未尽事宜,请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官网具体通知为准。网站如下://jj.chinapostdoctor.org.cn/website/index.html

  部分内容来源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官网
 



撰稿:陈霞
初审:周天蓉
审核:夏敏、王燕芳
审核发布:范瑞泉